网上有关“中国汽车的发展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创建期,成长期,全面发展期,高速发展期。
一、创建期,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开工建设,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走出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我国在汽车工业中共投资了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
二、成长期,成长期从1966年到1980年,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这个时期主要是以中型载货汽车、重型载货汽车以及越野汽车为主,同时也加快自主发展矿用自卸车。地方汽车工业中,也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已经开始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也接近200家。 这个阶段中,各地快速地发展汽车工业,让汽车工业高速成长,为进入全面发展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全面发展期,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全面发展期,从1981到1998年,汽车工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各种老式汽车更新换代,进行升级。调整了商用车产品结构,建设轿车工业,引进了资金和技术,有效改变了?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汽车的品种,质量,生产性能也都大幅度提高了。
四、高速发展期,我国从1999年至今,高速发展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整车技术大幅度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也由原来的散乱,格局差的局面变成现在的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这也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如下:
1、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3、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
4、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
中国汽车行业的寒冬:
2020-2021年,二三线车企将走入生死存亡之秋。在这两年,国内汽车市场尾部车企将大批量被淘汰,二三线合资品牌也将退出国内市场。
下跌速度会放缓,中国汽车总市场应该能守住2000万/年这个底线。这个量级的市场,养活10-20家车企问题不大。目前年销量能达到百万的车企也不过10家左右。但是总市场的缩减势必会加剧竞争,厂家将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就看谁的家底硬。
简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1950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列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项目。
1958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轿车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来自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在机修车间试制成功,正式下线。
从1964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筹划发展军用越野车产品,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二汽、川汽、陕汽3个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1980年代初,确立了实现汽车老产品换型,产品换型几乎涵盖了前述汽车产品,重点在投产时间长、产量大、生产厂点多的解放、跃进、黄河、北京130等几种车型。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化的步伐。2002年8月,一汽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达成合作生产轿车协议;9月东风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合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全系列日产轿车。
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
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我国汽车产品技术发展
1953年建设一汽,即组织消化吸收从前苏联引进的中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1956年一汽如期建成投产。
接着,我国开始发展系列变型车产品,对不适应中国使用条件、资源条件等项目进行改造或改进、并发展轻型载货车、轿车、越野车、重型载货车,改装生产中型客车和少量专用汽车,这些产品多为参照国外样车。
针对我国的使用条件,如路况差、使用环境复杂、有高压、高寒、潮热、大漠、湿地等特点,来选择汽车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制造工艺水平,设计自己的产品。
百度百科-中国汽车工业
关于“中国汽车的发展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晟铭]投稿,不代表同舟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dtzcl.com/tz/116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同舟号的签约作者“晟铭”!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汽车的发展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同舟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汽车的发展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经...